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
深圳市口岸办2021年度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来源:市口岸办 发布日期:2022-02-15 14:44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口岸办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牢记嘱托、奋勇前行,牵头抓总口岸疫情防控,全面严防境外输入,面对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对标对表、奋起追赶,不断开创口岸发展新局面。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主要工作
(一)坚持党建引领,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扎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好用足“口岸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开放史”的特殊优势,打造“湾区之石”党建品牌,创建深圳湾口岸党建教育阵地,“口岸青年说”等活动获得良好反响。用心用情“办实事”,有效解决深圳湾口岸通关货车夜间鸣笛扰民问题。多渠道开展“红色走读”活动,与查验单位、驻港部队、企业开展支部共建。以七届市委第一轮巡察为契机,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在口岸各项改革和重点任务推进中,牢固树立党员责任担当意识,注重在攻坚克难中锻造“好班子”“好队伍”。
(二)坚决扛起疫情防控重任,筑牢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坚定不移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毫不松懈、连续奋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筑牢从国门到家门的严密防线,维护疫情防控和“一国两制”两个大局。2021年深圳口岸出入境旅客93.8万人次(入境39.8万人次,出境54万人次),累计出入境跨境司机545.3万人次,货车出入境544.97万辆次,司机累计核酸检测168万人次,口岸疫情防控总体平稳有序。盐田港“5·21”和深圳机场“6·14”疫情,迅速出台政策文件,全面提升口岸精准防控能力,在最短时间内打赢德尔塔变异毒株的正面交锋。全链条、全场景梳理防境外输入环节,加强督导检查,落细落实外严防输入各项措施。强化深港联防联控,有力保障全国两会香港代表委员通关等重大事项。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落实中央关于恢复粤港两地人员正常往来决策部署,积极做好各项通关准备。
(三)高标准高质量,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皇岗口岸重建扎实推进,综合业务楼项目完成基坑支护工程支护桩、工程桩施工,联检楼项目完成岩土工程详细勘察、管线迁改、疏解道路施工等,正在进行基坑工程地连墙等施工。深港双方就联检大楼设计方案框架、建设标准、建设主体、建设费用、司法管辖等问题达成共识,并确定在新皇岗口岸共同研究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查验模式。罗湖、沙头角口岸重建进展顺利,罗湖口岸重建多方案选址,规划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筹备规划论证会。沙头角口岸重建明确综合开发的规划理念、国企投资的推进模式及采取“一地两检”通关模式等方向,并与香港保安局建立联系机制。积极推进南澳、前海口岸规划建设。加快深港跨境直升机业务模式开发,参与建构广深港半小时经济圈,蛇口邮轮母港跨境直升机起降点已完成对外开放前准备工作。研究落实在蛇口邮轮母港口岸试点国际旅客中转业务,助推蛇口邮轮母港成为国内唯一具备国际中转功能的水上客运口岸。
(四)服务城市发展,口岸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着眼于充分发挥深圳“口岸城市”的特殊优势,推动口岸领域综合改革,先行探索更加高效的口岸管理体制机制和更加便利的口岸通关模式。结合前海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区等重大平台建设,推动深港口岸通关合作和资源共享,推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新型查验模式,提升口岸助推大湾区发展的服务能级。推进口岸营商环境改革,出台29条新举措,与海关联合牵头组织实施,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深圳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80.58%、93.84%,出口总额连续29年居内地城市首位。积极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主动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双城三圈”战略布局,充分发挥口岸的前沿阵地作用,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成为“一国两制”条件下制度集成创新和规则对接的示范地。巩固口岸管养体制改革成果,编制管养经费、绩效考核等系列制度,研究制订国际一流口岸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开展新一轮口岸资产清查盘点,口岸管养服务品质明显提升。组织《深圳经济特区陆路口岸和特区管理线检查站物业管理规定》修订,加快《深圳经济特区口岸管理条例》立法,强化口岸依法行政。
(五)补短板优功能,口岸通关环境有效提升。开展口岸“补短板、强弱项、优功能、治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梳理形成专项行动清单。推进陆路口岸功能完善及安全隐患整治一期工程项目,结合口岸管养维护年度计划实施116项整治项目,逐步实现口岸绿化、卫生、照明、安保、导视系统等各方面的综合治理提升。做好陆路货运口岸分流工作,推动皇岗口岸货运分流至莲塘口岸和深圳湾口岸。推动深圳陆路和海港口岸免除吊装费改革,顺利完成海港口岸海关查验配套服务费公开招投标工作。加快补齐口岸安全短板,加强口岸风险隐患动态监管,定期开展演练和培训,强化口岸安全治理。
(六)提升信息化水平,“智慧口岸”建设加快推进。推进“智慧口岸”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智慧口岸”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编制,推动口岸相关领域信息共享和服务整合,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口岸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口岸信息化项目实施,完善莲塘口岸“一站式”信息平台正常运行保障机制,在深圳湾口岸试点5G全场景应用,“i口岸”正式上线。建立口岸应急指挥中心,建成应急指挥、值班值守、视频会议、监控巡检集成系统,增强口岸重大公共事件应对能力。
经过一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上级、群众期待还有不小的距离,口岸多年积累下来的、影响口岸发展的短板仍然比较突出。口岸基础设施更新压力还比较大;信息化水平整体偏低,无法适应新的口岸和城市发展需要;与口岸发展相适应的应急保障机构机制尚未建立;法规规范还不健全,口岸综合性法规缺失;口岸管养体制改革仍需继续深化完善等。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口岸办党组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口岸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全面破除制约口岸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谋划推进深圳口岸综合改革,为全国口岸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重点做好以下十大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擦亮基层党建口岸品牌,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建设活动,深入挖掘口岸红色资源,继续打造基层党建口岸阵地。全力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推动口岸政治生态持续向好,打造政治过硬、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
(二)加快跨境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推进皇岗口岸重建。抓紧推进新口岸方案设计深化工作。加强与港方沟通对接,协调香港特区政府研究新皇岗口岸查验模式具体实施方案。协调推进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综合业务楼基坑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罗湖口岸重建规划,研究新口岸选址和查验模式创新,开展香港东铁线引入罗湖口岸研究。加强与港方沟通,深化沙头角口岸重建规划方案。结合港深西部铁路规划,开展港深西部铁路口岸设置研究。推动南澳、前海等水上客运码头口岸以及跨境直升机起降点规划,做好蛇口邮轮母港跨境直升机起降点对外开放验收准备。
(三)推进口岸深层次改革。深化口岸领域综合改革,结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港口岸经济带等重大平台建设,开展口岸查验模式、管理机制体制创新课题研究,开展支持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深港口岸对接策略研究,推动深港规则对接,先行探索更加便利的口岸通关模式和更加高效的口岸管理体制机制。完成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清单任务落地,完成蛇口邮轮母港旅客国际中转区验收。
(四)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落实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和国家部委进一步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部署和要求,持续提升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充分发挥“双节点”价值,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人财物循环流动更加自由,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能级不断跃升。
(五)深入推进口岸法治化建设。加快推进《深圳经济特区陆路口岸和特区管理线检查站物业管理规定》修订和《深圳经济特区口岸管理条例》立法,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为深圳特区口岸的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构建口岸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建成涵盖制度建设、机制建设、团队建设、信息化建设的全链条标准体系。
(六)加强深港口岸交流合作。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双城三圈”规划构想,全力支持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等片区建设发展,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科学合理规划。进一步完善和扩展口岸功能,开展深圳机动车辆利用香港道路进入港珠澳大桥往返珠江两岸的可行性研究。
(七)提升口岸管理服务水平。继续推进“补短板、强弱项、优功能、治乱象”专项行动,梳理陆路口岸功能完善及安全隐患整治二期工程,进一步实施通关查验、安全管理、公共卫生、应急维稳等各方面中小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全力打造和谐文明的城市“窗口”和“门户区”形象。以双区建设为引领,聚焦国门形象,结合口岸功能定位及周边环境特点,打造口岸商业新业态。
(八)加强口岸信息化建设。高标准规划口岸信息化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完成智慧口岸一期初步设计,组织实施智慧口岸一期项目,打造智慧口岸标杆。启动智慧通关研究,打造智慧通关+平台。推动口岸数据融合,推进口岸治理“一网通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
(九)筑牢口岸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按照“万无一失”的工作要求,坚持“外严防输入、内严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紧盯航空、陆路口岸和人物同防,织密织牢国际机场、陆路口岸防线,严格落实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坚决筑牢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输入第一道防线。深化深港联防联控,根据疫情形势有序恢复深港两地人员正常往来。
(十)优化完善口岸体制机制。完善口岸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强口岸通关协调,改善口岸通关环境,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和口岸通关安全水平。推动口岸协会成立,强化跨部门、多层次的密切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