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圳机场口岸24小时通关服务(已归档) > 事件动态
深肇铁路已纳入规划
来源:市口岸办 发布日期:2017-09-01 15:31
8月31日下午,市政协举行六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深圳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更大作用”专题协商会。据悉,今年4月以来,市政协组织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调研工作,80多位政协委员实地走访并考察相关项目,从规划定位、产业升级、交通基建等14个方面提出80条建议。
会上,副市长艾学峰认真倾听了委员们的发言。艾学峰表示,与国际一流湾区“同台唱戏”,为深圳发展树立了新标杆,有利于深圳更加明确发展目标。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开放的形式协同发展,这为深圳发展增添新伙伴,有利于突破传统的行政辖区的局限,扩展发展空间,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市政协主席戴北方表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应充分考虑“一国两制”的政治制度规律及把握市场化导向的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建立多层次的领导协调机制,立足市场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切实发挥创新驱动的作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化发展。
对于委员们的建议,市发改委、科创委、人社局等有关部门作出了回应。市发改委主任王宏彬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港科技合作和创新将是一个重头戏。现在国家发改委已启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科技创新将是重中之重。目前,由深圳提出的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把河套地区作为重要的深港科技合作平台的建议均得到积极回应。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的征求意见阶段,王宏彬透露,有望加快粤港澳人才示范区建设。在交通基础设施合作方面,深肇铁路建设也纳入了征求意见的规划之中。此外,沙头角商贸区、湾区净化环境工程合作、深港青年交流、深港教育合作等也将有所体现。
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主要中心城市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等广东9个城市。
开发地下空间,打造“地下深圳”
“深圳在地下空间开发方面有巨大的潜力,深圳目前地上空间容积率和总建筑面积已接近国际化大都市的平均水平,但是地下空间的开发量仍有待提升。”市政协委员陈可石表示,深圳目前地下空间开发量仅占地上可建设用地的0.6%,人均地下空间面积为1.78 平方米(按全市人口1190万计),对比新加坡人均40平方米有太大的差距。而香港的地下空间开发量也已经超过500万平方米,其地铁上盖与地铁下盖的商业空间开发模式十分值得借鉴。
陈可石认为,深圳福田高铁站是地下空间开发的成功案例。他建议,深圳开发地下美食街、地下停车网络,将大型城市公园下面开发成为地下空间,尽量避免使用地上高架人行桥,“以目前深圳城市发展的规模,应该开发10个以上的百万平方米级地下空间,这样可以和地铁站有效地连接起来,形成真正的城市综合体”。
共建医药产业园缓解进口药滞后
“目前按类政府体制管理的国家医药审批与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空白’。”市政协常委樊建平表示,进口药物审批上市滞后于百姓需求,中国进口药上市远慢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一款进口新药短则三五年,长则八到十年才能进到国内。这些现状都使国内医药市场处于发展瓶颈期。
对此,他建议,深港合作在“前海”或“河套地区”共建现代化药品检验中心,香港深圳合作推动药品市场“前厂”“后居”模式。深港合作在深圳建设医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仿制药等。
共享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在省政协委员游忠惠看来,人才共享亦是未来的重要趋势,共享人才是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供给的重要来源,值得密切关注。
“传统意义上,人才共享通过兼职工作、线下合作的模式实现,部分人才在业余时间,参与本职工作之外的项目,发挥所长,获取一定的报酬。”游忠惠表示,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部分急缺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深圳具有一定困难。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另外两核——广州和香港在人才供给和人才储备方面优于深圳。游忠惠建议,可采用“共享”的策略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吸引这些优秀人才短期来深圳工作,或者远程为深圳服务。(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