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扫一扫二维码
    体验移动版网站
  • 扫一扫二维码
    体验微信公众号
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已归档) > 观点评论

不忘初心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日期:2019-11-19 14:50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强调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不论是面对复杂严峻的矛盾和挑战,还是面临各种成就和机遇,共产党人都要经常回望初心、砥砺初心,修好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不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忘“我是谁、为了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不忘初心是历史经验,也是历史教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国党员只有58名,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仅创造辉煌,而且创造奇迹,关键在于不忘初心,永葆赤子之心。我们党在内忧外患、救亡图存的艰辛环境中创业不易,执掌政权后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敬终如始的精神状态更为不易。即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年的中国共产党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须敢于自我革命,担负初心使命。

  不忘初心是政治宣示,也是政治警示。从历史方位看,强调不忘初心,重在把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出发点是什么。回望起点旨在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只有慎终追远,才能行稳致远。从现实地位看,强调不忘初心,需要反思一些党员干部到底丧失了什么、一些党组织偏离了什么。党员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锤炼出来的、修养出来的。从未来定位看,强调不忘初心,旨在明确面对新时代的使命需要全党进一步做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是追求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不忘初心,就要为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而奋斗并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不忘初心是一种文化基因,要求我们不忘本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党员个体初心与政党使命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正如毛泽东同志把“实事求是”发展为党的思想精髓一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不忘初心”以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成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不是新官僚资本主义,也不是国家资本主义。不忘初心就是要秉持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情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不忘初心也是一种历史思维,要求我们不忘本来。追根溯源是为了强本固基,增强党的执政根基和群众基础,防止红色基因成为“转基因”和基因突变。越是代际更迭,越要铭记历史起点,弘扬优良传统。对共产党人来说,上海石库门和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启航的地方。98年来为了民族复兴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历程,许多革命先辈不但献出了生命,而且没有留下名字,这是用鲜血、汗水和生命浇注的珍贵历史。今天,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不仅要经济强大、科技强大,而且要精神强大,富而思源、富而有德,不忘革命先烈,不忘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不忘新时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不忘初心更是党的命脉所在,要求我们不忘本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自己定位为“群众的党”,后来把群众路线定位为党的生命线。医学上人的死亡以心脏停止跳动为基准,同样共产党人如果忘了初心,好比政治上的“心力衰竭”,直接威胁到生命安全。不忘初心本质上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生命工程”问题,忘了初心就会失去人心。我们要牢记人民公仆和赤子之心的定位,以百姓心为心,风雨同舟、防范覆舟。既要以人民为中心,力戒官僚主义,又要防范新的形式主义;既要把保障根本利益与解决具体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又要把维护长远利益与解决群众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统一起来,取信于民、造福于民,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不忘初心还是一种战略思维,要求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一是不忘初生者心态。既保持本真之心、纯洁之心,又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二是不忘初学者心态。执政时间越长、条件越好,越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善于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世界文明学习,始终保持赶考意识和开放视野,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三是不忘初创者心态,发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勇立潮头,勇于担当,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再创辉煌。

  (作者:肖纯柏,系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嘉兴学院基地首席专家、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附件:

主办单位: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备案号:粤ICP备19001328号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街道鹏程一路9号广电金融中心西辅楼6-9层 邮编:518026

联系电话:0755-83394325 传真:0755-83394409 网站标识码:4403000054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824号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824号

建议您使用IE1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体验更好的浏览效果。

深圳口岸办官方微信 i口岸 适老化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