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口岸+ 口岸通关改革创新研讨专栏(已归档) > 改革创新研讨会
发展口岸区域经济应主动对标国际
来源:读创 发布日期:2019-05-22 14:55
5月21日,“口岸+”口岸通关改革创新研讨会在五洲宾馆召开。此次研讨会以“口岸+”为主题,围绕口岸+规划、口岸+建设、口岸+创新、口岸+区域经济发展与建设等话题,就加强深港口岸规则对接、口岸区域经济发展与建设、口岸规划与通关服务改革、深港合作与口岸创新研究等课题展开多角度讨论,汇聚多方智慧,深入研究、拓展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深圳口岸工作新思路。
此次研讨会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中共深圳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承办,共吸引了来自口岸主管单位、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自贸区及区域发展规划、深港科技合作创新等领域约70余名嘉宾、专家、学者参加。
深圳口岸建设应勇当尖兵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庆生致辞表示,深圳是一个典型的口岸城市。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皇岗、沙头角口岸改造,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等各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口岸通关服务的支撑,都有口岸通关创新的需求,是口岸通关改革的契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深圳口岸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赋予了深圳口岸新的责任、新的使命,深圳口岸应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敢于担当,勇当尖兵。
“口岸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建设应坚持制度型开放,主要聚焦规则与制度层面的改变,主动对标和对接国际,进一步形成国际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相衔接的监管模式。”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强调,粤港澳大湾区是最有条件能够真正地承担起制度型开放使命的,要积极探索要素流动机制、民生合作的机制、经济运行机制、环境优化机权益保护机制等制度型开放的内容,并将口岸经济区作为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平台,从而在制度型开放的背景下会形成制度环境驱动的发展战略。
将大数据中心作为深港口岸合作突破
“深港两地应当以求同存异为基本原则,以立足共同需求、叠加双方优势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不断改革创新,谋求两地口岸工作的规则更充分地连通、贯通和融通。”在通关改革创新讨论环节,深圳市口岸办党组书记、主任王守睿指出,在大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深港两地口岸的协作配合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深港两地不仅有口岸规则对接的共同需求,而且具备全面对接的充足动力和良好基础,深港双方既要充分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又要谋求在实现共同目标中形成合力。
如何加强深港两地口岸合作?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的总研究主任方舟谈到:“从香港角度来看深港口岸合作,在口岸经济带上,可以尝试将开展医疗合作和建立大数据中心作为跨境服务业合作的突破点。”他认为,在医疗合作方面,如果能在跨境合作区率先取得国家授权,允许在跨境合作区内率先使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香港认可的医疗器械,不仅对深圳的医疗发展有益,甚至可以将影响扩大到全国。在建立大数据中心方面,在口岸经济带设立离岸跨境大数据管理中心,能够为香港的年轻人带来更多职业机会。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建议可以借鉴欧盟,完善统一的信息系统建设,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鼓励粤港澳三地互补开放边境信息系统,并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明确获取信息的权限、条件、时效。通过电子海关系统相互连接实现部分通关、检验检疫等数据共享,短期内及在确保安全及不违反保密条款的情况下,通过粤港澳三地海关系统相互连接实现三地部分通关数据共享,中期内将系统与其他口岸部门和安全部门相互开放,探索建立边境管理系统,在保障贸易便利化的同时,提高贸易安全。
研讨会上,深圳市口岸办还向5名专家颁发深港口岸发展智库专家顾问聘任书,深圳市口岸办希望以口岸通关改革创新为契机,逐步建立深圳口岸工作智库专家顾问团队,不断提升口岸工作的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