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扫一扫二维码
    体验移动版网站
  • 扫一扫二维码
    体验微信公众号
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口岸+ 口岸通关改革创新研讨专栏(已归档) > 改革创新研讨会

打造“口岸+”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深圳口岸通关改革创新研讨会今日举行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日期:2019-05-21 10:36

俯瞰皇岗口岸车辆出境通道。

  今年2月中旬,《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提出加强内地与港澳口岸部门协作,扩展和完善口岸功能,依法推动在粤港澳口岸实施更便利的通关模式,提升粤港澳口岸通关能力和通关便利化水平。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铺开的新阶段,市口岸办围绕全面深化口岸改革创新,打造与大湾区定位相匹配的国际化高标准标杆口岸。”深圳市口岸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办与市委大湾区办、福田区政府今日联合举办口岸通关改革创新研讨会。

  据悉,该口岸通关改革创新研讨会以“口岸+”为主题,围绕口岸+定位、口岸+规划、口岸+建设、口岸+创新、口岸+实干、口岸+区域经济发展与建设等话题,以主题演讲、圆桌会议、自由发言讨论为形式,就加强规则对接、口岸区域经济发展与建设、口岸规划与通关服务改革、深港合作与口岸创新研究展开讨论,汇聚多方智慧,深入研究,拓展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深圳口岸工作新思路。

  “口岸+定位”:互联互通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科技创新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口岸办迅速组织对《规划纲要》进行逐条研究,深入领会中央关于大湾区建设的精神。

  深圳口岸在《规划纲要》关于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布局规划中,位置举足轻重:一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深圳15个一类口岸,相当于全要素流动渠道上的15个阀门和节点。口岸运转凝滞低效,就会影响流通速度,形成堵点和瓶颈;口岸高效高能运转则可成为加快流通的助推点和加速器。

  二是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指标的重要载体。深圳口岸进出口货物通关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将直接反映深港之间资源要素流动的畅通和融合程度,直接反映深圳的整体营商环境。

  三是科技创新和合作发展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和合作发展是大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创新与合作的实现,离不开港澳与珠三角地区之间人员、物资等要素的高效流动,离不开高质量的口岸通关服务保障。

  四是优质生活圈的重要窗口。口岸通关的快捷便利、文明和谐及其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关系到人心所向、民意所趋。口岸通关的便捷,也有利于激发港澳青年到内地创业、发展的积极性,同时将直接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活力。

  “口岸+规划”:优化口岸布局打造“大口岸”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推进实施,深港两地联系更加密切,对现有过境交通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货运方面,《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提出“调整公路口岸分工,形成深港跨界公路交通西进西出、东进东出的总体格局”要求,深圳市针对口岸功能定位不明确、承担过境交通量与设计量不相符等现状问题,计划对现有陆路口岸功能定位进行调整。目前计划的调整方案为在罗湖口岸和福田口岸纯旅检功能不变的情况下,保留深圳湾口岸货检功能,取消皇岗口岸、文锦渡口岸和沙头角口岸货检功能,调整后东部跨境货运车辆统一由莲塘口岸出入境,西部跨境货运车辆统一由深圳湾口岸出入境,即为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

  客运方面,据相关部门预测,未来跨界旅客总量会持续增长,约为现状的1.5—2.5倍,且将呈现深圳中西部地区的跨界旅客通关流量所占比例较高,高端的商务和就业出行的比例有所增加,跨界货运交通量稳中有降等趋势。

  “通关流量的进一步增加,给优化口岸布局方面提出了相应课题。”专家表示,一是要优化口岸功能,在口岸功能分工上做到差异化。比如福田口岸主要服务深圳市内客流,皇岗口岸主要服务城际客流,宝安机场口岸主打服务城际客流,深圳湾口岸侧重公路车辆的跨界运输;二是要完善口岸布局,做好深圳西部地区新口岸的规划建设,同时进一步提高深圳中部口岸的通关效率,主要是接入城际线,接入地铁,提高交通的纾解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要预留口岸发展弹性。

  “口岸+建设”:激发口岸活力扩大通关能力

  深圳市口岸办负责人表示,优化口岸布局,需要在侧重各口岸不同功能的基础上,做好现有口岸的升级改造以及新口岸的建设开通等,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从而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口岸通关服务保障。

  抓好“硬联通”,全面提升“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一是全力抓好莲塘口岸建设。莲塘口岸2013年11月正式动工建设,目前总体工程(除“一站式”项目建设外)基本完成,场地配套完成总工程量95%,已进入查验单位设备安装阶段,力争在2019年第三季度具备开通运行条件。

  二是结合口岸功能布局优化统筹推进皇岗、沙头角等老口岸的改造重建规划,深圳市已计划对皇岗口岸进行重建,并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开展了皇岗口岸重建专项规划等研究。沙头角口岸于1985年建成启用,由于使用时间较长,该口岸消防、空调系统和旅检楼用电线路等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口岸旅检楼多处墙、地面出现裂缝和不均匀沉降现象,存在安全隐患,深圳计划对沙头角口岸联检楼拆除重建。目前《沙头角口岸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正在会同盐田区政府进一步优化方案。

  三是抓好深圳湾、罗湖、福田等口岸基础配套服务设施的配套优化完善,打造西九龙口岸等新的标杆和亮点。

  “口岸+创新”:创新通关模式促通关便利化

  深圳市口岸办负责人表示,在强调口岸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还要突出抓好通关机制“软联通”,力争在监管流程优化上有所作为,制度机制创新上有所突破。

  “软联通”方面,通过推动监管模式的改革创新,促进口岸通关便利化。抓住契机主动探索和推动口岸通关便利化改革,研究推出有利于深港两地各种要素高效流动的通关监管模式;推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的落实,出台切实有效的举措,使减税降费的改革红利有效传导到企业;主动搭建信息资源平台,推动口岸监管部门资源整合共享,与港方共同探讨实施两地口岸通关查验的深度合作。

  旅客查验模式上,目前深港陆路口岸的模式为“两地两检”和“一地两检”,旅客通关需要多次上落客和排队,通关不便且所耗时间较长。为便利旅客通关,深圳计划在具备条件的陆路口岸逐步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查验模式。

  “重建后的皇岗口岸查验模式一定要往前一步,要更大的创新。”深圳市口岸办在前期征求各家单位意见时,各相关单位都表示愿意为深圳市建设成为先行示范区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目前,关检合并后,边检和海关之间的信息共享有着很大潜力,深圳有关部门将主动搭建信息资源平台,推动口岸监管部门资源整合共享,助推通关效率提升。

  据悉,深圳市口岸办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口岸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打造深圳“大口岸”格局。

  “口岸+实干”:谋划深圳口岸助推大湾区建设十大行动

  根据口岸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专题会议精神,深圳市口岸办站高一位、远看一眼、深想一层、快干一步,认真研究起草了《深圳口岸服务助推大湾区建设工作方案》,目前征求相关单位意见的工作已经完成,正在组织修改完善,即将报市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十大行动”和40项举措的主要内容包括:

  机制创新行动。以打造深圳“大口岸”格局为目标,重点建立健全四个方面的工作机制:全市口岸工作综合协调机制、服务外贸企业的沟通反馈机制、口岸监管效率和通关服务评价机制、口岸管理服务评价机制。

  扩容升级行动。全力推进新口岸建设规划、老口岸重建改造和环境提升的各项工程,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全面促进深港互联互通跨境基础设施的扩容升级。

  标杆打造行动。将莲塘口岸打造成互联互通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高地、新起点;在西九龙站口岸打造通关环境优化、查验流程创新的新标杆;通过创新口岸监管模式,打造新亮点。

  加速提效行动。支持和推动查验部门优化查验流程,创新监管手段,结合“智慧口岸”建设,推动查验监管机制创新。

  营商优化行动。全面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深圳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出台相关措施,推动各项便利化措施落到实处,研究提出优化、简化深圳口岸通关流程的意见建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产业助推行动。助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优化提升,推动落实深圳国际机场“24小时过境免检”和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支持推动口岸经济带和沙头角、罗湖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规划发展,推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

  融合联通行动。建立深港口岸协作专责小组工作机制,强化两地口岸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协同合作,针对学生、专业人才等特殊群体,研究提供口岸通关便利的政策措施。

  和谐畅通行动。协调改善口岸周边交通组织和配套设施,促进深圳口岸与港澳及珠三角地区的协调联动,提升口岸出行的便利化程度。

  平安守护行动。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改进和加强口岸安全防护工作,探讨建立口岸安全防护体系,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专业引领行动。结合“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行动,深入开展大湾区建设口岸通关课题调研,建立口岸建设专家智库,提升口岸工作的专业性。



附件:

主办单位: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备案号:粤ICP备19001328号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街道鹏程一路9号广电金融中心西辅楼6-9层 邮编:518026

联系电话:0755-83394325 传真:0755-83394409 网站标识码:4403000054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824号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824号

建议您使用IE1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体验更好的浏览效果。

深圳口岸办官方微信 i口岸 适老化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