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口岸+ 口岸通关改革创新研讨专栏(已归档) > 他山之石
大湾区建设助力“海上丝路”交融
来源:市口岸办 发布日期:2019-10-23 14:34
第三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广东)国际传播论坛(以下简称“海丝论坛”)开幕后,围绕着“大湾区建设助力‘海上丝路’交融”主题,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安格斯.迪顿、中欧论坛创始人高大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等重量级嘉宾轮番上阵,畅谈了自己的观点,充分展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和对外开放的巨大潜力。
安格斯.迪顿从贫困人口的相关状况来比较分析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从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来看,尽管美国的绝对贫困人口更少,但贫困率高于中国。”他特别提到,“世界上大部分脱贫成就是由中国取得的,是前所未有的。”
樊纲认为,“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协同工业化’。”他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多分布于非洲、南亚、太平洋岛国,处在早期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亟需向更高层次的工业化迈进。中国与这些国家合作,不仅要共同建设基础设施,而且要特别重视建设工业园区;不仅修路,还要建工厂,让材料和产品在路上“跑起来”,协助当地建立自我造血的发展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工业化也可以迈向更高水平。广东经济实力突出,海岸线广阔,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在此具有优势,可以进一步发力。”
“中国正进入以创新和开放为突出特征的新一轮发展阶段。”樊纲认为,随着外部环境出现明显变化,中国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力度扩大内需。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四十年就是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需求,下一个阶段还是城市化。大湾区、城市群、城市带,就是新一轮城市化的新形态、新方式。
“中欧论坛之父”高大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是改革开放2.0的标志。毫无疑问,这里将会成为智慧湾区,中国的现代化正在重新定义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新加坡报业控股《联合早报》副总编辑兼联合早报网(中国)主编韩咏红认为,与广东有传统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认同和接受度会比较高。她建议政府部门或者相关企业商会可以进一步走出去,通过展览等形式借力当地主流媒体进行宣传,让东南亚国家民众对粤港澳大湾区有更具体的感知。(来源:深圳特区报)